close
 

 拚經濟攘外莫忘安內 [工商時報] 2014.01.08

李允傑(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政府預算組召集人、空中大學教授)

 為展現政府拚經濟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,馬總統親自主持「國際經貿策略小組」,並決定委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成立民間推動委員會,邀集在野黨與工商團體參與,凝聚朝野拚經濟的共識。面對我國當前經濟情勢,政府一方面推出「自由經濟示範區」,朝向經濟自由島發展;另一方面成立政策小組、民間成立推動委員會,合力推動加入TPPRCEP,以「雙軌並進」、「公私協力」的方式推動。

 在國際經濟有一句名言:「不改變,就被淘汰」(Change or Die.)面對來勢洶洶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,各國均下定自由化的決心。韓國最近提出了「新通商路線圖」,制定了未來FTA戰略。韓國訂出在2017年,出口至FTA國家佔總出口比重達到70%,2023年提升至85%的目標,屆時韓國FTA全球網絡建構完成,台灣將遠遠落後,難以翻身。

 日本政府最近公布第三支箭的新成長策略,更將市場開放、進行結構改革與推動FTA為主要方針。中國大陸也積極建構FTA網絡,並鼓勵企業走出去,也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,作為全面自由化的試點。另外,許多開放程度遠比台灣低的東南亞國家,例如馬來西亞及越南也早已加入TPP,願意接受自由化的考驗。

 全球各地都在進行區域經濟整合,主要國家紛紛尋求加入,希望擴大經濟實力與市場規模;台灣不得其門而入,主要的問題在於安內,而非攘外。台灣不僅在區域經濟整合進度延宕,在心態上更是落後。對於自由化,台灣內部仍充滿雜音,最大的障礙來自於國內的分配政治問題:如何「擴大贏者圈」與「照顧弱勢」。

 政府推動區域經濟整合,是從總體利益出發,要「把餅做大」;但業者與民眾在意的是個體利益,「如何分餅」以及「我能分到多少餅」。如果政府的總體目標不能以同理心兼顧民間的個體利益,經濟自由化就會出現巨大的政治阻力。對外開放不必然保證解決就業、薪資水準等分配問題;所以,政府須拿出可以讓人民有感的政策牛肉,才能讓人民樂於支持開放。

 TPP是高標準的經貿自由化協定,自由化程度更勝於WTO,所涉及的產業包括工業、服務業、農業等,所涵括的協定範圍有勞工、環境、競爭政策、市場透明、投資、反貪腐、金融服務、電信、電子商務、政府採購等。一個美牛進口修法不知吵了多久,更何況是經貿體制的全面自由化,所涉及的產業利益、弱勢補償與政治角力等,挑戰之嚴酷更甚於WTO

 經濟自由化對各產業的影響不同,以外銷為主的產業將獲利,而以內銷為主的產業將面臨衝擊。世界性競爭對於成本較高的內銷性本土廠商較為不利,部分廠商倒閉、部分勞工失業,將難以避免。以美、加、墨3國簽署NAFTA的經驗,開放市場雖然創造經濟榮景,但同時造成的社會動盪,需要時間進行轉型和調整,才可能逐漸適應。

 如果說ECFATPPRCEP是台灣拚經濟的三支箭,我們還需要經濟自由化的三面盾牌:輔導、補償與溝通。這三面盾牌,是因應產業結構轉型和調整的社會防護罩。

 首先,對於可能受到衝擊的產業,政府應編列經費給予輔導,協助轉型升級,讓這些產業能提高附加價值、建立自主品牌,在全球化競爭的環境中,能夠轉弱勢為強勢,化威脅為機會,以創新自信的MIT,迎接全球化的挑戰。

 其次,對於因經濟自由化而受害的弱勢產業與勞工,政府應建立補償機制,例如當初我國加入WTO開放農產品進口,對農漁民產生極大衝擊,因此有休耕離牧補貼措施,降低農民的反彈。有了完善的配套措施,政府應主動積極與業者、民眾多元溝通,以言簡意賅、生動活潑的方式,消除業者的疑慮,讓民眾理解區域經濟整合攸關台灣的生死存亡。

 在全球化競爭的浪潮下,政府全力推動區域經濟整合,戰略正確。但在戰術上,安內重於攘外,絕不能忽略「分配政治」與「溝通政治」的重要性,才能克服經濟自由化的阻力,勇往向前。



原文網址: 拼經濟 攘外莫忘安內 | 阿傑開講-李允傑 | jack1501 | NOWnews 部落格 http://blo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bid=607&tid=5499374#ixzz3KnR8Vwp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允傑開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