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整合力量 助青年圓夢

作者:李允傑(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兼系主任、前青輔會主任委員)

日期:103-12-04

李允傑教授

廿五年前,大街小巷年輕人最愛哼唱的是張雨生〈我的未來不是夢〉。那是個臺灣大翻轉的年代,每個人都充滿未來即將改變的期待。剛剛解除戒嚴,開放報禁,黨外雜誌百花爭鳴,朝野準備終結萬年國會,推動全面改選。當時臺灣正從勞力密集產業走向資本密集,就業率、GDP 成長率與所得分配的表現,在亞洲國家相對亮眼。

 

如今巢運走上仁愛路,對著高不可攀的帝寶豪宅興嘆。當年,臺北市卅坪房子不用五百萬,如今一千五百萬還未必買得到小套房。年輕人的第一份薪水,當年不過兩萬,現在也差不多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《人力資源調查》8 月份所公布的數據,臺灣 15 24 歲失業率高達 12.6%,接近全球青年失業的平均值,年輕人失業人口已超過 10 萬人次!

 

薪水低、物價漲、房價飆是臺灣青年生活寫照。對年輕世代而言,處在一個未來充滿不確定的狀態下,個人生涯的風險也提高了。悶經濟世代同時面臨教育與就業、就業與生活、機會與能力三者間形成的落差。如果年輕人不是時時具備敏銳的自覺,很容易掉進這三個斷層中,因為不理想的人生而覺得更「悶」。

 

青年經過教改洗禮,更能挑戰權威,追尋自我;卻也在世界性的貧富差距、全球化的強大競爭壓力下,焦慮不安。多數年輕人擠身在父母買的房子裡,想要維持自己的開銷都有些辛苦,更別提奢望「成家立業」,打造自己的窩。

 

臺灣是華人世界實踐民主的領頭羊,有積極的公民運動。臺灣在各行各業都有出類拔萃的達人,也有很多關心公共事務、想為臺灣做點事的青年。臺灣年輕人有豐富的創意與軟實力,關鍵是政府能否整合民間社會資源,提供年輕人揮灑的舞台?

 

以青年創業為例,我任職青輔會主委期間(2011-2012),與會內同仁透過青創貸款的積極宣導、強化青創組織聯繫,建構創業輔導平臺,整合相關資源網絡(包括青創總會與其各地分會、飛雁協會、青創輔導網、青創楷模等),協助青年創業圓夢。全年以走透透的精神,訪視出席全國 25 個青創分會、青商會,建立全國性創業青年組織網絡。

 

在青年創業方面,99 年輔導 2,514 人獲貸,創造 12,832 個就業機會;100 年輔導 2,661 人獲貸,創造 12,920 個就業機會,分別締造了青創貸款業務開辦 42 年來最佳成績,創下歷史新高紀錄。另一方面,在青輔會各項創業輔導配套措施的協助下,青年的事業經營能力已大幅強化及提升,貸款逾放比率也由 96979899 年的 7.54%6.78%5.22%3.16% 下降至 100 年的 2.08%

 

以青年就業而言,最重要是如何縮短「學用落差」,讓年輕人從校園畢業後,能順利與社會職場接軌。青輔會整合協調教育部、勞動部、經濟部等 7 個部會推動「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」,以校園接軌職場為主軸,99 年至 100 年,共協助就業、培訓及輔導達 309 萬人次。100 年協助就業 85,166 人次、培訓 150,004 人次及輔導 1,465,357 人次。根據主計處調查,9899 20-29 歲平均失業率分別為 10.61%9.84%100 1-11 月則為 8.89%,青年失業率逐年下降。

 

在政策行銷方面,運用文宣以地毯式透過各大學校長、學務長及學校就業輔導組分 3 波段,全面傳達政府照顧青年配套措施及提升就業力計畫各項資訊,經以實體問卷、線上問卷、電話抽訪調查 2 1,960 人,知道(已收到)者1 7,955 人(82%),不知道(未收到)者 4,005 人(18%)。這些經驗告訴我們,政府積極推動政策為青年服務,青年對政府會有感。

 

由於政府組織改造緣故,2012 年青輔會走入歷史,青年創業整併到經濟部;「青年就業」移撥到勞動部。但青年就業與創業的環境挑戰日益嚴峻,太陽花學運的爆發,讓政府驚覺與青年世代出現嚴重的思維落差。

 

服貿協議對於有能力或想進軍大陸巿場的業者,是絕佳的機會;但對於想固守臺灣的業者就是威脅。服務業大多是中小企業,以從業人口比例來看,有能力(資本規模)進攻大陸市場的業者,畢竟是少數。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屬於守方,擔心開放之後,失去臺灣僅有的地盤。因此,服貿所需要的溝通說服的強度,是遠遠高於 ECFA

 

服貿協議從簽署至今近一年多,民眾還是不清楚,可以說政府的溝通行銷出了大問題!在新媒體時代,網路世界的懶人包,徹底打敗了政府機器。年輕人寧願相信似是而非、資訊錯誤的懶人包,也不相信政府的政令宣導。

 

處於悶時代的年輕人,面臨低薪、失業與高房價,他們害怕陸資陸勞大舉入臺,充滿了高度焦慮及恐懼感。這種恐懼感透過傳播擴散,形成虛擬的恐懼浪潮,掩蓋了真相與理性討論的空間。臺灣青年在兩岸關係逐漸踏入深水區的時刻,發出了怒吼。未來,政府與青年世代需要更多的對話與溝通。

 

為此,行政院成立了青年顧問團,透過不定期、任務編組的諮詢會議提供建議,同時,自 103 年至 105 年推動實施「促進青年就業方案」與「青年創業專案」,整合經濟部、教育部、勞動部、國發會等各機關資源,投入約新臺幣 167 億元,幫助青年人創業與就業。為了因應青年使用網路及資料方便取得,強化跨部會合作機制,並建置「青年圓夢網(http://young.ejob.gov.tw/另開新視窗)」單一入口平台,整合各機關單位及連結地方政府資源,提供青年人需求的協助與輔導,讓青年朋友們有機會實現希望與夢想。未來除跨部會協調合作之外,建議政府進一步整合公部門與民間企業的資源,提出通盤的規劃,積極落實,才能解決悶世代青年所面臨的問題。

 

另一方面,臺灣的科技業也必須創造屬於年輕人的產業,讓年輕人願意爭相投入。臺灣產業要有競爭力,必須結合網路世代年輕人的優勢。臺灣首要之務是改善創業環境,提振創業風氣,發展設計、生活方式、文創的高薪服務業,並結合既有的電子產業、音樂及文化產業。其他像是傳統零售業與網路產業的結合、電子產業與醫療產業的結合,都有機會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。

 

青年是牽動世代與社會前進的動力,點亮年輕人的創意火花就能照亮更多人。鼓勵青年善用政府、企業及社會資源,學習科技資訊技能,打開機會之窗,擺脫「悶經濟」的緊箍咒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允傑開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