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 馬習會 要怎麼會?(2014年3月12日工商時報)

 李允傑國立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、海基會顧問

 

   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共政協會議表示,大陸方面對兩岸領導人會面一直持積極開放態度,「馬習會」的地點由兩岸自己商量,想像空間很大,包括可在像當年辜汪會談般的第三地。究竟「馬習會不會」?如何會?始終是外界關注的懸念。

   從葉九條、江八點到胡六點,鼓吹兩岸領導人見面是中共長期對台政策,關鍵是場合與身分稱謂問題。對北京而言,「馬習會」不能國際化,必須有利於統一;但對台灣而言,兩岸領導人會面極其敏感,「馬習會」除了增進兩岸關係,還必須有助於台灣的國際空間,才有民意支持的正當性。

   深入思考、平心而論,APEC馬習會是兩岸領導人會面千載難逢的機會,主要原因有三:(1)APEC峰會雖每年舉辦,但輪到大陸主辦十幾年才一次;(2)馬總統登陸身分一直受制於國內政情,唯以經濟體領袖名義出席APEC峰會,沒有被矮化的疑慮;(3) 馬總統任期剩下兩年多,北京對於台灣2014與2016大選有高度焦慮,兩岸領導人對於馬習會都有意願,也有急迫感。

   北京拒絕APEC馬習會,主要是大陸不願意兩岸領袖會面與國際場合聯結。即便是大陸主辦的場合,當兩人與各國領袖或其代表並列時,外界會有兩岸互動國際化的聯想。況且,北京很難約束美、日及其他經濟體代表與台灣的互動,從而徒增「兩個中國」或「一中一台」的風險。

   然而,對我方而言,APEC峰會似乎是唯一能讓馬總統以有別於黨主席,且為台灣民意接受的適當身分前往大陸進行馬習會的平台。其他的場合單獨安排馬習會,都會因台灣內部有「被矮化」的疑慮,令馬總統裹足不前。

   北京憂慮的關鍵在馬英九的政治身分與定位。中國大陸允許香港特首每年出席APEC年會與各國領導人互動,因為香港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,以中國特別行政區首長的身分出席。因此北京的一貫主張,是兩岸簽署和平協議,確定雙方的政治定位,再一併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。可是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對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有高度的疑慮,短期內不可能簽成。

   在兩岸和平協議簽署前,雙方領導人都有會面的意願,「馬習會」需要創意智慧與想像力。這想像力既要能讓兩岸能各取所需(各自解讀),又能達成雙方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共識。我們認為APEC馬習會仍是最佳選擇方案,可以用創意加值(一加一)的思考方向來解套。

   第一、假設APEC正式會議時間有3天,在正式會議的前一天,馬總統可以提前抵達北京,進行馬習第一次會面。「馬習一會」有雙重意涵:一方面是習近平作為APEC主辦方的東道主,歡迎首次參加APEC年會的經濟體領袖馬英九(特別嘉賓)的接風宴;另一方面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領導人(執政黨主席)在非國際場合見面,這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法「一國兩區」的法理定位。會後雙方可發表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共同聲明,消除北京擔心在國際間造成「一邊一國」印象的憂慮。

   第二、在APEC正式會議期間,馬英九以中華台北經濟體領袖的身分,與習近平進行「馬習二會」,討論台灣加入RCEP、TPP等區域經濟整合議題。馬領袖在會議期間得以自然的與他國領袖互動,滿足台灣人民對擴大國際空間的渴望。

   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,馬習一會的共同聲明給中共面子(我方亦維護中華民國立場);馬習二會則給了台灣裡子。台灣的國際空間擴大,對台灣的民意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,絕對有正面加值的作用。

   早年APEC大會章程規定以經濟體領袖方式與會,一定程度已將兩岸的問題納入考量,馬習會只要處理得宜,北京不必要擔心兩個中國的風險。APEC馬習會的機會之窗千載難逢,但稍縱即逝。決定就在兩岸領導人一念之間!



原文網址: 馬習會 要怎麼會? | 阿傑開講-李允傑 | jack1501 | NOWnews 部落格 http://blo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bid=607&tid=8027585&tyid=A#ixzz3KnI9unq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允傑開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